驳斥\"骑兵马刀无须开刃\"谬论的历史考证红和古
关于骑兵马刀是否需要开刃这个问题,坊间流传着一种极具误导性的说法,认为骑兵马匹冲锋时产生的巨大冲击力足以让未开刃的马刀具备杀伤力。这种观点完全是对冷兵器作战的误解,现代人未曾亲历古代骑兵作战,更不应妄加揣测。
要解答这个疑问,我们必须回归历史文献。明代著名军事家戚继光所著的《练兵实纪》中明确记载:\"每人锋利长刀一把\"。这\"锋利\"二字,难道还不足以说明问题吗?值得注意的是,《练兵实纪》并非虚构的武侠作品,而是戚继光在蓟镇练兵时编纂的军事条例汇编,堪称明代军事训练、装备管理、战术运用的权威实录。
让我们具体看看戚继光记载的明代骑兵标准装备清单(以12人骑兵小队的队总为例):
1. 武器系统:
- 锋利腰刀一把(关键装备)
展开剩余73%- 拉力强劲的复合弓一张,备用弓弦两条
- 大箭三十支
- 皮质双插一副(兼具弓袋与箭袋功能)
2. 防护装备:
- 精铁打造的头盔一顶
- 防护全身的铠甲一套
- 铁制臂甲一副
3. 其他装备:
- 皮质鞓带(军用腰带)
- 椰壳制作的便携水壶
- 标识身份的背旗及旗杆
在《练兵实纪·杂集第五卷》中,戚继光专门撰写\"腰刀解\"章节详述马刀制作标准:\"铁要多炼,刃要纯钢,自背起用平铲平削,至刃平磨,无肩乃利。\"这明确指出刀刃必须采用精钢锻造,经过精细打磨,确保刃口无任何钝角。这彻底否定了\"马刀不开刃\"的说法。
但当时军中确实存在偷工减料的现象:工匠为减少打磨次数,故意将刀刃加厚,导致刃口出现钝角\"。戚继光严厉斥责这种行径:\"砍入不深,刀芒一秃,即为顽铁矣!\"他强调,钝刀在实战中与铁条无异,是严重违反军纪的行为。
至于现代骑兵使用未开刃马刀的现象,需要从军事变革的角度理解。古代骑兵以马刀、长矛为主战武器,刀刃锋利是基本要求。而现代骑兵主要承担边境巡逻任务,马刀更多是象征性装备,主要武器已更新为自动步枪。现代骑兵的劈刺训练使用未开刃马刀,是因为这项技能已退出实战序列。若真需投入实战,这些马刀必然会重新开刃。
那种认为\"未开刃马刀借助马匹冲击力更具杀伤力\"的说法纯属无稽之谈。若真如此红和古,直接使用铁棍岂不更省事?正如戚继光所言:\"器械不利、以卒予敌\",\"马上兵器,惟利轻捷锋芒\"。这充分说明,在冷兵器时代,锋利永远是骑兵武器的第一要义。
发布于:天津市惠融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