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德国军队凭借闪电战战术取得了惊人的战果,其进攻速度之快令世界震惊。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后,这个东欧国家仅仅坚持了28天就宣告投降;1940年5月10日德军进攻西欧,卢森堡在短短1天内沦陷,荷兰坚持了5天,比利时18天,号称\"欧洲最强陆军\"的法国也仅抵抗了39天就宣告投降;在随后的巴尔干战役中,希腊坚持了24天天天盈,南斯拉夫11天;北欧的挪威虽然进行了顽强抵抗,但也在2个月内被德军占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丹麦,这个北欧小国在象征性抵抗6小时后便宣布投降。
在法国战役中,德军的胜利尤其令人瞩目。当时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和英国远征军组成的盟军拥有135个师、3469辆坦克、2000架飞机,还能得到英国本土1000多架飞机的支援。从纸面数据来看,德军在兵力和装备上并不占据绝对优势,但凭借闪电战的精妙运用,德军装甲部队快速突破盟军防线,在短时间内就击溃了法国军队,迫使英国远征军从敦刻尔克仓皇撤退。虽然英国依靠英吉利海峡的天险得以自保,但德国在欧洲大陆的军事优势已经确立。
展开剩余81%然而,德国海军实力远逊于传统海上霸主英国。1940年至1941年间,德国空军对英国发动了大规模空袭,史称\"不列颠之战\"。德国原计划通过空战摧毁英国皇家空军,夺取制空权,为后续登陆作战创造条件。但在激烈的空战中,德国损失了大量战机和经验丰富的飞行员,始终未能取得决定性胜利。到1941年初,希特勒不得不暂时搁置入侵英国的\"海狮计划\",这成为德国战略上的第一个重大挫折。
英国得以幸存对战争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战争期间,伦敦成为欧洲各国流亡政府的聚集地,包括法国、波兰、荷兰、挪威等国政府都在此继续领导抵抗运动。英国不仅为各国抵抗组织提供支持,还积极推动美国、苏联等大国加入反法西斯阵营。为切断英国可能获得的外部支援,德国在1941年6月22日做出了一个改变战争走向的决定——联合匈牙利、罗马尼亚、芬兰等仆从国对苏联发动全面进攻。
德国原计划通过闪电战迅速击溃苏联,但这次他们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顽强抵抗。战争初期,德军确实势如破竹:开战18天内就深入苏联境内600公里;首日空袭摧毁了1200架苏联飞机,其中800架甚至没来得及起飞;一个月内苏军损失数千架飞机、两万多辆坦克,超过300万军人被俘。到1941年9月,德军已占领苏联1710座城市、7万多个村庄,控制区生活着苏联40%的人口,并夺取了全国63%的煤炭、58%的钢铁产能。
1941年9月30日,德军集中74个师约193万人,在1700辆坦克和11000门火炮支援下发动莫斯科战役,其先头部队一度可以望见克里姆林宫的尖顶。但苏联展现出了惊人的战争潜力:开战一周内动员530万人入伍,到1942年5月已动员1800万人。苏联完善的动员体系发挥了关键作用,从城市到乡村的各级党组织高效运转天天盈,将征兵年龄扩大到17-55岁,全国约30%男性参军,还有80万女性投身战场。
这些女兵分布在各个岗位:工兵、司机、炮手甚至飞行员。王牌女飞行员莉莉娅·利特维亚克在168次战斗飞行中击落12架敌机,包括一名德国王牌飞行员。1943年8月1日,她在与8架敌机交战中英勇牺牲。狙击手柳德米拉·帕夫利琴科则创下309次击杀的纪录。与此同时,苏联将远东和中亚的部队调往西线,如主要由哈萨克人组成的潘菲洛夫师。在莫斯科保卫战中,该师28名战士用燃烧瓶和集束手榴弹对抗德军坦克,全部壮烈牺牲。
人口优势是苏联的重要资本:战前德国控制区约8000万人口,而苏联有1.7亿。当德国在1941年12月又树新敌——日本偷袭珍珠港将美国卷入战争后,战局彻底改变。美国强大的工业实力很快显现:到1944年,其军火产量是德国的2.5倍,日本的6.7倍。苏联也将军工生产恢复到德国的90%。1943年斯大林格勒战役后,德军在东线转入守势。1944年诺曼底登陆开辟第二战场,德国陷入东西夹击。
阿登反击战是德军的最后挣扎。1944年12月,希特勒集中精锐装甲部队发动突袭,初期取得进展,但最终因后勤不济和盟军反击而失败。此战德军损失12万人和大量装备,耗尽了最后的战略预备队。1945年4月,250万苏军对柏林发起总攻。虽然守军达80万,但多是缺乏经验的新兵。4月30日,希特勒自杀,5月2日柏林守军投降,5月8日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欧洲战事结束。
这场战争展现了现代战争的残酷性:德国闪电战的辉煌与局限,苏联惊人的动员能力,以及工业实力对战争的决定性影响。战争不仅改变了世界格局,也永远改变了人们对战争的认识。
发布于:天津市惠融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