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透明质酸酶共制剂市场目前主要由 Halozyme Therapeutics 主导,其凭借 ENHANZE® 技术平台和广泛的专利组合建立了优势地位。不过,Halozyme 部分早期核心基础专利(例如 EP2405015B1、CN102943067B、CN1942588B)已在 2024 年到期。为应对这一情况,Halozyme 通过持续创新瑞银投资,开发了名为 Mdase 的酶变体,并将相关专利的保护期成功延长至 2034 年。
市场格局的一个关键变化源于默沙东与 Alteogen 的合作。对方采取了结合“技术规避”(使用新型透明质酸酶变体:ALT-B4酶)和“法律挑战”(向 USPTO 发起 PGR 专利复审)的综合策略,首次对 Halozyme 的市场主导地位构成了实质性的挑战。
具体事件进展如下:● 今年 3 月,美国 FDA 受理了默沙东皮下注射版帕博利珠单抗(Keytruda)的上市申请,覆盖该药所有已获批的实体瘤适应症。FDA的《处方药使用者付费法案》(PDUFA)目标审评日期预计为2025年9月23日。此外,欧洲药品管理局 (EMA) 已完成对一项扩展申请的验证,为Keytruda引入了一种新的药物形式和新的给药途径。
展开剩余81%● 然而,默沙东的这一产品推进之路并非一帆风顺。2025年4月24日Halozyme公司发布新闻稿,宣布已在美国新泽西州联邦地方法院对默沙东提起专利侵权诉讼。诉讼指控默沙东计划推出的皮下 Keytruda 侵犯了 Mdase 专利。实际上,在此之前,默沙东已主动出击,向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的专利审判和上诉委员会(PTAB)提交了多项授权后复审(PGR)申请,对Halozyme持有的相关专利的有效性提出挑战。一个关键案例是 PGR2025-00017,由默沙东于 2025年1月17日 提交,旨在对 Halozyme 持有的核心专利 U.S. Patent No. 12,110,520 发起“授权后复审”(Post-Grant Review)。默沙东主张该专利因缺乏充分书面描述、不具新颖性以及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等理由,应被宣告无效。
● 2025 年 6 月,USPTO 已同意重新审查 Halozyme 的一项关键专利。在初步意见中瑞银投资,委员会认为默沙东“很有可能”成功证明该专利的部分权利要求是不可授予专利的。但 USPTO 强调这只是初步判断,并非最终裁决。7月8日, 默沙东提交了支持其复审申请的《申诉方答辩》(Petitioner's Reply),进一步强化其论点。7月22日,Halozyme提交了《专利权人再答辩》(Patent Owner's Sur-Reply),这是对默沙东7月8日答辩的回应。截至8月初,该案件的卷宗中没有新的文件提交记录。目前,案件在7月底完成初步书面交锋后,正处于PTAB委员会内部审理阶段。双方都在等待委员会的下一步指令或对已提交论据的评估。
● 与此同时(6 月 7 日),默沙东的PD-1 抑制剂帕博利珠单抗注射液(皮下注射)在中国的上市申请获 CDE 受理,成为国内首款申报上市的皮下注射 PD-1 抗体。
默沙东皮下 Keytruda 的全球上市进程及其与 Halozyme 正在进行的法律诉讼,将对未来市场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由此可见,尽管 Halozyme 拥有强大的专利保护,但市场仍存在明确的进入机遇。本文整合了多份调研资料,并基于公开的专利数据库(如 Google Patents, Espacenet)、监管机构文件(FDA, EMA)、公司财报及行业新闻进行深度分析,旨在探索系统化的专利风险规避策略。
全球范围内,将透明质酸酶用于药物递送的专利申请在过去二十年经历了几个阶段:● 2004-2010年(基础阶段): 以 Halozyme 为首的早期布局,聚焦可溶性透明质酸酶的基础制备方法。
● 2014年至今(迭代扩展阶段): 申请重点转向酶变体(特别是提升热稳定性)、生产工艺优化、特定联合用药(Co-formulation)以及新适应症。专利布局高度集中于美国、欧洲、日本等高价值医药市场。近年来,随着中国市场的崛起,相关专利申请和布局也显著增加。
在Halozyme基础专利到期与新竞争者挑战的背景下,市场参与者可重点关注几个关键机会领域:1. 拓展蓝海应用领域:目前Halozyme的合作主要集中于肿瘤和自身免疫疾病领域。而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抗体偶联药物(ADC)、罕见病以及医疗美容等领域,竞争相对缓和且需求迫切。神经退行性疾病常需长期给药,对更便捷的皮下剂型需求巨大。虽然Halozyme与Acumen在阿尔茨海默病药物ACU193上已有合作,但其他靶点(如帕⾦森、亨廷顿舞蹈症)仍存在大量机会。ADC药物治疗窗口窄,皮下给药有助于维持更平稳的血药浓度。Alteogen与第一三共就Enhertu的合作是重要突破,众多新型ADC药物的皮下开发仍属蓝海。罕见病领域,武田的HYQVIA是成功案例。开发针对其他罕见病(如因透明质酸酶缺乏引起的黏多糖贮积症IX型)的皮下制剂,不仅竞争较小,还可能获得孤儿药政策支持。此外,儿科用药对给药便利性要求极高,开发儿科适应症的皮下制剂也是一个有价值的细分方向。或将相关技术应用于兽药领域也可能是专利布局的空白区。
2. 聚焦未被“锁定”靶点的联合用药开发: Halozyme商业模式的核心在于将其ENHANZE技术与合作伙伴的重磅药物进行“捆绑式”合作。其2023年财报显示,该平台收入高达8.45亿美元,成功案例如强生的Darzalex Faspro®(达雷妥尤单抗)、罗氏的Rituxan Hycela® (利妥昔单抗)和Phesgo® (帕妥珠单抗/曲妥珠单抗)、BMS的Opdivo® SC(纳武利尤单抗)等。这些合作通常受独家许可协议保护,意味着在特定靶点上,其他公司难以再与Halozyme合作。这也揭示了机会所在:寻找那些尚未被Halozyme“锁定”合作的高价值药物靶点,进行新型联合用药(Co-formulation)的开发。
3. 探索给药途径与装置的创新:为支持大容量皮下给药,Halozyme通过收购Antares Pharma获得了先进的自动注射器技术,形成了“酶+药物+装置” 三位⼀体的综合体系,提高了模仿壁垒。与之相对,替代性的技术路径存在机会,例如开发微针贴片,利用物理方式增强药物渗透,或者研发无针注射器技术等创新给药装置。
综上所述,Halozyme在透明质酸酶共制剂市场的领导地位正面临基础专利到期与新兴挑战者(如默沙东-Alteogen联盟)的双重冲击。市场格局处于动态演变的关键节点。当前的市场变动期瑞银投资,正是参与者重新审视策略、寻求突破,并最终在价值链中精准定位的关键窗口期。透明质酸酶共制剂市场的未来格局,将在这些策略的交锋与创新中逐步重塑。
发布于:上海市惠融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